葛晓飞:以汉语为桥,
在跨文化沃土上绽放教育理
从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校园到英国伦敦的课堂,再到泰国曼谷的文化活动现场,始终以热爱为帆、以专业为桨,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逐梦前行。用扎实的学识、饱满的热情,将汉语之美与中华文化之韵传递到异国他乡,在跨文化交流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求学时光:夯实基础,
在实践中积蓄力量
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求学期间,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课堂上,专注投入,成绩优异,英语六级考试中取得551分的好成绩;课后,主动拓展能力边界,先后考取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为未来的教育事业筑牢根基。
作为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牵头筹备中秋诗会,让诗词雅韵浸润人心;策划趣味运动会,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师生距离;发起读书交流会,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不仅如此,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在大连外国语大学第十二届模拟招聘会大赛校园总决赛中斩获三等奖,在实践中锤炼综合能力。
毕业时不仅获评汉学院优秀研究生干部,更荣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为求学时光画上了圆满句号。
从本科阶段起,便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满怀憧憬。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主动寻找实践机会,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也为她日后走向国际讲台埋下了伏笔。
伦敦任教:以教为媒,
让汉语之花绽放在英伦
2022年,经过层层选拔,如愿成为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的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正式开启了她的跨国教育之旅。初登异国讲台,承担了八个班级的汉语教学任务,每个班级每周一节30分钟的课程,看似短暂的课堂,背后是她精心的准备——课前提前打印课程内容与练习题,裁剪成合适尺寸粘贴到每位学生的汉语本上;课后细致批改作业,写下鼓励性评语,用耐心与用心守护学生的汉语学习热情。
除了汉语教学,还担任武术班助教,协助老师翻译专业术语、维护课堂秩序,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异国课堂落地生根。
在教授HSK课程的过程中,更是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意义——为了备好每一堂课,主动学习未接触过的词汇与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实现了专业能力的提升。
为了让汉语学习更生动有趣,常常创新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制作姓名牌、熊猫手工作品、汉语钟表与动物面具,让课堂充满创意;参与装饰汉语墙,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端午节时组织学生折纸船,开展水上漂流比赛;春节期间举办庆祝活动,让外国学生亲手体验用筷子夹弹珠、穿汉服、剪纸、写福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与英国学生的相处中,也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习更有方向;逐渐增加汉语课堂用语,用“很好”“很棒”“非常好”等话语鼓励学生,强化汉语输入;引导学生用汉语问好、称呼自己的中文名字“晓飞”,拉近彼此距离;增设小组练习环节,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开口说汉语的机会,对不愿开口的学生耐心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工作之余,尽情感受伦敦的文化氛围,走过伦敦眼、大本钟、、伦敦塔桥、圣保罗大教堂、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海德公园、国家美术馆、特拉法加广场、格林威治天文台等著名地标,漫步牛津街,探访牛津、剑桥、巴斯、约克、爱丁堡、Hastings、白崖、坎特伯雷等城市,在行走中拓宽视野,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曼谷新程:续写热爱,
在暹罗大地传递中华文化
2024年,怀着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热爱,再次出发,成功通过选拔,于2025年前往泰国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在泰国期间,积极参与孔子学院的各项工作:担任HSK、HSKK和YCT考试监考,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组织本土教师培训,助力当地中文教师专业成长;策划并参与春节庆祝活动、中国服饰大赛、中泰建交50周年歌曲大赛、中国国情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中华文化在暹罗大地上焕发光彩。 此前,她还曾参与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以“中秋月圆,中泰情谊坚”为主题的“孔子学院日”暨中秋庆祝活动,负责培训主持人并主持全场。活动中,学生们深情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引发全场共鸣;“赠香寄月”环节,学生向领导老师敬献亲手制作的香囊与月饼,彰显中华文化尊师重道的传统;“茶暖人间”环节,学员展示精湛茶艺,赢得校领导称赞;最后,伴随着《静夜思》的朗诵,学生手提灯笼演示月饼制作,现场互动热烈,中泰情谊在文化交流中愈发深厚。
在泰国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游览了郑王庙、大皇宫、卧佛寺、唐人街、玉佛寺、四面佛、湄南河、水门寺大佛等著名景点,漫步湄南河畔,走过曼谷、芭提雅的街头巷尾,在感受泰国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跨文化体验更加丰富。

逐梦路上:收获成长,
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伦敦到曼谷,从汉语教学到文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之路充满挑战,却也满是收获。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的英语、泰语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更让我深入体验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宽了国际视野,学会了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 回望走过的路,万分感慨:“非常幸运能有机会在英国、泰国从事汉语教学,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始终坚信“不攀比,请超越昨天的自己”,这份清醒与坚定,也将支撑着她在国际中文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汉语搭建更多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