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0-12:00 | 13:15-16:45  

    •   国际招生办: +86-0411-86115286

    •                          +86-0411-86115206

    •  招生邮箱:  scs@dlufl.edu.cn

    •  传       真: +86-0411-86115296

    •    办公电话: +86-0411-86115292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3届就业典型案例分享

稿件来源:       图片来源:

  2023-12-22   


勤奋耕耘,友情相伴,启程追梦展华章  

 




罗天添、张春月、嵇子涵,汉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她们是共居一室、日夜相处的室友,也是相伴而行、全寝考研上岸的战友。其中,罗天添被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录取,张春月被安徽大学文艺学录取,嵇子涵被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录取,她们的优秀表现和顺利考研上岸,彰显出大外学子的拼搏精神和敢于追梦的勇气。实际上,考研全寝录取是大学四年充实旅程的一个站点,回首过往,远眺来日,她们一直在路上。

三名同学不仅学习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良好成绩,还兼顾多方,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旁听科研学术讲坛、开展学生文体活动等,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政治觉悟高,各方面、多维度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培养寝室优良风气。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了诸如“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一等综合奖学金”“优秀团干部”“优良学风先进个人”“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互联网+校级银奖”等荣誉,且作为组织和工作人员参与了教育部语合中心主办,大外汉学院承办的“‘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汉教英雄会’东北三省一区国际中文教学技能线上交流活动”“‘汉语桥’线上团组冬令营项目”等项目的落地和工作开展,在此过程中她们锻炼了多元一体的硬技能和动心忍性的软实力,为下一阶段的备考打下了基础。

在大三下学期,寝室三人均明确了继续升学、攻读硕士的计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积极投入到复习和备考之中。每一天她们相约按时早起,相聚自习室开展一天的学习活动,每天保证10小时伏案苦读。日出而作,深夜相归,在研考苦旅中,她们不是孤军奋战 ,而是相伴而行、齐头并进,互相督促彼此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效果,常常在闲暇时刻互相抽问文学知识,巩固时政要点,费时整理的笔记成果能慷慨共享、互通有无,为彼此争取了更多宝贵的记忆时间,提高了寝室的学术水平和备考效果。备考后期,这三名同学也努力保持稳定提升的状态,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力排除万难,使前期的坚实积累在考场的疾书奋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终于,在疫情阴霾消散之时,她们三人获得了春暖花开的喜讯,翘首展望更加广阔的未来。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青春正好为乡村  

 




郭学一,汉学院2023届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是一名饱含热情的学子,是一名充满理想的党员,也是忘不掉故乡的游子。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一名河南省选调生,将自己宝贵的两年时间奉献在自己的家乡,贡献给乡村这片热土。

自从读研以来,他就有着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他坚持从一名学生干部开始历练自己,渐渐把自己培养成一名能组织、会协调、肯吃苦的学生工作者。读研期间,在疫情不断地冲击下,担任学院文体部部长的他,参与组织了画脸谱、包粽子、扎香囊等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诸多外国留学生的参加。从2021年到2022年,他连续两年获得了汉学院优秀干部以及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然而这些荣誉并不是他的最大收获,他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信赖,自身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学生工作的充分熟悉,这才是他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最好回报。

除了学生工作的锻炼,他还坚持磨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仅坚持书写各类文章,还积极参加各种写作比赛,这都为他之后的求职以及工作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汉学院举办的散文写作、学术写作等大小比赛,他都积极参加,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向地方各报社杂志投递稿件。平时的时间,他也多次撰写学术论文,历练了自己的学术功底。积极主动寻找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锻炼自己讲话能力,塑造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在学校里的不懈努力,使得他在寻找工作、参加考试之际,显得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然而,郭学一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当属他的理想与抱负。在读研期间,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表达出了自己对党的敬爱以及对党的事业的追求。在研二的下学期,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此次选择了河南选调生的工作,对于他而言,是一次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绝好机会。能有这样的选择,和他自身的理想与抱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也希望,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自就鸿文。


知行合一 奋斗初心 坚守理想梦成真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许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汉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孙大平同学凭借着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成功地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下面,我们将通过孙大平同学的求职经历,来探讨一下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

孙大平同学在求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研究生期间在报社实习的经历使孙大平明确了自己的求职意向,保持了做文字宣传工作的初心。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积极地寻找机会,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自秋招开始,她就朝着既定的方向寻找机会,发现目标。

在求职过程中,孙大平同学能够通过多方面渠道挖掘招聘信息,先人一步抢占好的工作机会。最重要的是,孙大平同学能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使她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色,成功获得了中汽股份的录用。

在成功就职后,孙大平同学并没有停止努力。她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快角色身份转变,她的勤奋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也为她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孙大平同学的求职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尽早地进行准备。其次,要充分挖掘信息,获得更多招聘机会;最后,在求职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总之,孙大平同学的求职之路充分体现了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希望每一位求职者都能从她的经历中获得启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好道路。


点亮星火 绽放青春 逐梦西部天地宽


 




蒋晨曦,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际,她选择了追逐一片广阔的天地——参与西部计划,踏上一场梦的征途。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耳,激励着广大青年应当扛起时代的责任,成为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不懈奋斗的时代新人。怀揣着这份责任和使命,她选择参与西部计划。这是一场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怒放的征程,是一段别样精彩人生的创作。她深入了解新时代青年的基本要求,明白了作为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这使她坚信,只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青春才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因此,她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发展结合,选择成为西部计划的一份子。

来到新疆,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蒋晨曦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塔城这片边陲之地,品味着广袤土地上沉淀的深邃历史文化。这并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她更加坚信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应该为社会服务。不仅要学会获取知识,更要懂得如何用知识来温暖人心,为社会做出积极的改变。在西部计划的征程中,她将梦想点亮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她的勤劳和真诚,为陌生的人传递着温暖与爱。“去看别人没看过的风景,去跑别人没跑过的路。”这或许是一段充满困难和挑战的旅途,但只要守护初心,她将看到别人看不见的美景,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

她说,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每一次生活中的帮助和支持,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正是这份感恩让她有勇气逾越困境,有力量去奉献社会。青年要有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祖国。在这片土地上,她将努力书写一篇篇青春的诗歌,留下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最后,她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加入到西部计划中来。通过奉献,青年才能更好地成长,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情。如马克思所言:“人不是为自己而生活,人是为别人而生活。”让青年用行动去证明这一真理,用奉献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在星火绚烂的征程中,携手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梦想的辉煌成就,为青春之歌,绽放出最美的芬芳。这是西部征程中的承诺,也是对时代最美好的回应。


背上行囊,跨越千里,奔赴西部献青春


 



王钺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生,2022-2023年度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

王钺发说,新疆塔城的太阳,照亮了她的青春……

2022年7月,王钺发乘上成都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一路北上,她对塔城,这个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遥远小城,充满了期待。沿途风景,不断变化,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苍茫壮阔的戈壁滩,从未见过的一切,像鲜花般绽放。她不知道未来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只感觉生命的意义,正在一寸一寸降临。她想西部计划的意义正在于此,热烈滚烫的灵魂,召唤一代一代青年人,奔赴心灵的乌托邦。

一个人,加上一个行李箱,王钺发开始了西部志愿之旅。塔城的天空真的很蓝很蓝,大片大片的云朵,总是安静地卧在“伟人山”边。初进单位的她懵懵懂懂,什么也不会,在前辈的耐心指导下,她慢慢熟悉了身边的工作,爱的种子,深深扎根。基层工作不复杂,却繁琐,一年的积累,让她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奠定了她未来工作的坚实基础。塔城,这个培育她、锻炼她的地方,也成为她的第二故乡。王钺发忘不了一个个努力工作的夜晚,忘不了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除雪的日子,更忘不了“来自星星的孩子们”……


散文家林晓风曾说:一个人的名字会被记多久?很多时候来来往往行走匆匆,人与人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来是偶然,走也是必然。现在我的名字里,永远有着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烙印,个体的志愿时光有限,但这个群体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我能够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来不及留恋秋的芬芳,雪已经听见冬的声音,时间不语,却悄悄记录着一切。我相信用汗水浇灌青春理想,奇迹之花定会因一代代的奔赴,开遍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