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0-12:00 | 13:15-16:45  

    •   国际招生办: +86-0411-86115286

    •                          +86-0411-86115206

    •  招生邮箱:  scs@dlufl.edu.cn

    •  传       真: +86-0411-86115296

    •    办公电话: +86-0411-86115292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大楼315室/321室  

世界青年说:字里行间|国际中文日特别活动

稿件来源:       图片来源:

  2025-04-21   

2025年4月20日9:00,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大楼410教室开展“世界青年说——跨文化交流对话”第三期中文角活动。本期主题活动正值被联合国定义为“国际中文日”的特殊节气“谷雨”,一场以“字里行间”为主题的汉字解码活动在节气中温情启幕。活动由田鑫媛老师主持,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中外学子齐聚,其中包括“跨越文化桥梁,共赏中华春色”——大连外国语大学-巴黎圣日耳曼昂莱国际学校法籍学生中华文化探索春令营的成员。中外师生共同探寻汉字演变的历史密码,感受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文化脉动。



01俯仰天地·万年前的一天

活动以沉浸式历史情境体验拉开序幕。在田鑫媛老师的组织下,参与者通过角色建构,化身一万年前的先民:黄河畔的陶工揉捏泥坯,长江流域的农人播撒稻种,草原上的猎手磨制骨器。

通过沉浸式历史情境体验,让中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跨越时空,在文化交流中碰撞火花。从黄河畔的陶工到长江流域的农人,从草原猎手到岩画作者,每个角色都承载着文明的故事,每句对话都传递着文化的温度。中法学生在交流中探索,在情景剧中共同演绎信息传递的智慧,让汉字诞生的必然性在文明对话中熠熠生辉。


02体自申束·现代仓颉的创造

“如果给你一个横线和一个圆圈,你能创造出什么汉字?”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在中法学生的智慧碰撞中迸发出无限创意。活动现场,中法学生将圆圈置于横线上方,创造出"旦"字雏形,探索日出意象的哲学内涵;又将圆圈巧妙分割,形成“”字变体,用中文解析月相盈亏的奥秘。更有双方的协同创作,将多个元素组合排列,发展出“”“”等关联字符,在互动中深化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这个环节特别展示了汉字创造的智慧:最简单的笔画通过不同组合和变形,可以表达丰富的意义。中法学生亲身体验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文字演化过程,中法学生用智慧解构汉字,用中文搭建对话平台,不仅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03字源寻踪·卡牌里的文化密码

活动高潮聚焦“字源寻踪”互动环节。参与者随机抽取古文字卡牌,通过字形解析寻找“同源”伙伴。在一个个汉字的讨论中,中法学生对汉字从甲骨文、小篆至楷书的演变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汉字规范化过程实为文明提炼的缩影。”参与者通过梳理“食”与“餐”“饭”等字的关联,理解汉字系统化构建的文化逻辑。此次活动以可视化方式呈现隶变、楷化等关键阶段的字体革新,凸显汉字“形义相生”的永恒魅力。  



04趣味猜谜·汉字中的智慧

活动在轻松的字谜游戏中迎来尾声。“多出一半——夕字不对”“多一句足矣”等精心设计的字谜,让现场气氛达到又一个高潮。这些谜语不仅考验了参与者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更展现了汉字拆解组合的独特趣味。活动结束时,许多人仍沉浸在汉字的世界里,互相出题猜谜,讨论新学到的字源知识。


本次“世界青年说——字里行间”中文角活动,以汉字为媒,通过"想象创造探索游戏"四个环节,让中法学生在互动体验中领略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从先民的生活智慧到现代的文化传承,这场穿越时空的汉字之旅,让每个人都对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汉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中法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汉字知识,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展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值此国际中文日之际,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有力推广,更是对中文教育创新实践的生动诠释。展望未来,大连外国语大学及汉学院将持续深化国际中文传播使命,拓展中法教育合作维度,为全球青年搭建更多文明对话的桥梁。我们坚信,通过此类创新交流活动,定能让汉字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让中法友谊在字里行间的碰撞中愈发深厚绵长。